氣拉簧如何做好減震:
1:彈性元件:對摩托車來說,就是彈簧或者氣拉簧,油氣拉簧,對于汽車來說,就增加一種板簧。它的作用是支撐車身,緩沖震動。根據特性不同,分為線性和非線性的。例如,螺旋彈簧,載荷100公斤時候假設壓縮10CM,那么200公斤就是20,300就是30,這樣的是線性的;對于非線性的,比如騎車的變截面板簧,油氣拉簧和氣拉簧。例如,100公斤壓縮10CM,200公斤卻是15CM,就是非線性的。就像前減的氣室,后減的氮氣瓶一樣。
2:阻尼元件:就是減震器的非彈簧部分,他的作用就是削弱彈簧的作用,衰減彈性元件的振幅,把車輛的震動能量轉化為減震油的熱能散發出去。阻尼越大,震蕩次數越少。反之越多。他與彈性元件并聯共同完成降低車身或者車輪震動的作用。
3:彈性元件,阻尼元件,車型的匹配:由于路面的不平造成的車輪乃至車身的震動,影響著騎行者或者駕駛員的舒適,健康,甚至車輛,所載物品的完好性。在振動頻率方面,人體能夠承受的或者感覺舒適的振動頻率為步行頻率,為1到1.6赫茲,振幅小于27毫米為宜。
A:而較軟的彈性元件,可以獲得較低的振動頻率和較小的振動加速度,并且獲得良好的路面附著性。但是在同等障礙前提下就會造成較大的振幅效應,同樣不會舒適,甚至造成嘔吐。反之亦反。
B:較強的阻尼可以獲得更小的震蕩次數即震動頻率,但是因為彈性元件復位時間的延長,會導致人體與車震動脫離,同樣不會舒適。例如飛坡,壓縮阻尼過大,落地后基本沒有緩沖,回彈阻尼過小會把你彈起來一樣。反之亦反。
C:車上的減震組件已經完成,非升級改裝前提下,他的匹配已無法改變。
4:彈性元件,阻尼元件,路況的匹配調教:這一點或許是車友Z關心的話題,直白一點說舉例說,
A:前面是連續的間距小于車輛軸距的搓板路,或者說連續的障礙高點,較強的回彈阻尼設定,較軟的彈簧預載設定。車身重120公斤,人重60公斤,當你以30的時速通過時,可能會感到很顛簸,甚至很難受。但當你60時速通過時,你會感覺相對舒適,80時速時,你會感覺幾乎不像那么高的障礙。其原因在于,當你30時速時候,車輛振動頻率雖然低,但是人在車上的振幅甚至由于重力慣性造成振幅大于實際路面的高低點差值。當你80時速通過時,在高點時候,減震壓縮,由于車速較快,車輪脫離高點,到達第二高點時,減震因為較強的阻尼設定,使車輪還沒有足夠時間全部復位就已經接觸第二高點再次壓縮,振幅變得很小,加上腿部彎曲或者坐墊的緩沖,使得震動頻率盡管高但是不至于引起人體脊柱震動。
B:當飛大坡時候,同上設定,由于回彈阻尼設定較大,彈簧設定較軟,使你脫離地面時刻,減震回彈緩慢,飛躍高度降低,同等車速時候飛躍距離減小,可能你還沒有到達接應破就已經落地,非常危險。對于落地而言,由于壓縮阻尼設定較大,當車輪接觸地面時刻,減震開始壓縮,阻尼過大,造成壓縮速遞降低,當超過人體能夠承受的沖量(沖量=質量*速度=支撐力*時間,因為起飛速度和角度以及落地地點高差固定,所產生的沖量就固定了,阻尼越大,緩沖時間就越長,人和車之間所需的支撐力就越大),將會引起肌肉拉傷等傷害。